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中央又明確了新的要求和原則。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4日上午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強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這次座談會明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必須堅持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找出問題根源,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
2.加強協同聯動,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推動上中下游地區的互動協作,增強各項舉措的關聯性和耦合性。
3.注重整體推進,在重點突破的同時,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性和整體性,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
4.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范帶。
5.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線等多方面的有機聯系,推進長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6.強化國土空間管控和負面清單管理,嚴守生態紅線,持續開展生態修復和環境污染治理工程,保持長江生態原真性和完整性。
7.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
8.健全長江水災害監測預警、災害防治、應急救援體系,推進河道綜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設安瀾長江。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定下的總基調、大前提。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重慶、武漢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對長江經濟帶發展做了全局性、根本性、系統性的謀劃。”常紀文說:“現在到了江蘇。總書記先后考察了長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反映了長江經濟帶在整個國家經濟發展格局之中的作用,也反映了中央對長江流域綠色發展格局的高度重視。”
江蘇省是我國化工產業大省,化工產業年收入超2萬億元。圖為沿長江布局的化工企業。攝影/章軻
長江養育著全國40%的人口,支撐著全國40%的經濟總量,是我國除沿海開放地區以外,經濟密度最大的經濟地帶,也是我國的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但同時,長江經濟帶也是我國水環境問題最為突出的流域之一。多年的監測數據顯示,長江經濟帶面積雖只占全國的21%,但廢水排放總量占全國的40%以上,單位面積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1.5至2.0倍。
多年來,長江流域整體性保護不足,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加劇。
監測數據顯示,近十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系統格局變化劇烈:城鎮面積增加44.6%;農田面積減少8.7%;野生動植物自然棲息地面積減少了3.2%;天然林、灌叢、草地和沼澤等自然生態系統的面積均有所減少。長江沿江1000米的岸邊帶,城鎮用地面積增幅51.6%。下游地區干流岸線開發利用比例高達40%左右。江蘇沿江岸線不到1公里就一個碼頭。
另外,長江經濟帶各地加快發展意愿強烈,重工業沿江集聚并向上游轉移勢頭明顯。有環保專家表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必須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規矩觀。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與綠色發展體制改革”課題組此前也表示,探索具有長江特色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對全國乃至世界都具有示范作用。
該課題組建議,加快制定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戰略,確定近中期長江生態保護修復重點任務,加快完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建立長江經濟帶自然資本核算體系和價值實現途徑,加快建立和實施全方位和多尺度的生態補償機制,并以法治強化長江經濟帶的生態保護硬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