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首次高層戰略對話3月18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展開,作為中美兩國元首除夕通話之后的落實行動,兩國高層外交主管官員首次面對面溝通,可謂雙方在重建中美關系的過程中邁出的“第一步”。路透社評論稱,這場對話意味著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正在努力處理雙方在特朗普任期內跌至“冰點”的關系,對話或定下拜登時期中美交往的基調。
這場對話能否讓中美“破冰”?外媒這樣說......
01
雙方首場交鋒激烈
當地時間3月18日下午5時許,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的首場會議正式結束。CNN形容雙方交鋒,異常激烈。路透社則指,開局就傳火藥味,一來一往罕見地公開表現出全球兩大經濟體的緊張關系。
美方在先致開場白時對中國內外政策無理攻擊指責,挑起爭端。中方對此作出了嚴正回應,指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禮儀。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由于中國的正當權益受到無理打壓,中美關系在過去幾年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損害了兩國人民利益,以及世界的穩定和發展。這種局面不應當再繼續下去。
王毅又指,美方在中方出發前一天,發起新的對華制裁,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只能證明內心的虛弱和無力,絲毫不會影響中國的正當的立場,也不會動搖中國人民的意志。他強調,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雙方在對話中能否各自顯示出誠意和善意,發出積極和正面的信號。如果美方愿意,中方愿意共同承擔起這份責任,將應該做的工作做好。
中方代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開場白中闡明中方有關立場時表示,希望這次對話是真誠的、坦率的。他強調,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與中國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歷史會證明,對中國采取卡脖子的辦法,最后受損的是自己
路透社報道稱,雙方似乎已經做好了初步準備,這次會談中能達成的協議似乎很少。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17日在接受中國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這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中美雙方高層首次面對面溝通,中方并不指望一次對話能解決所有問題,并沒有過高的期待和幻想,希望會談能夠成為一個開端,希望雙方帶著誠意來,帶著理解離開。
02
中方建議管控分歧
美國政府稱,在與中國官員會面之前的亞洲之行,以及與歐洲、印度和其他盟國接觸的經驗,顯示自美國總統拜登1月上任以來,美國已加強了與中國對抗的手腕。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17日建議美方有什么問題要跟中方談,盡管可以面對面攤開來談。美國的拉攏得到愿意充當其附庸的日本的積極響應,但在韓國,美國連一份含有“中國”二字的聯合聲明都沒獲得。韓外長18日表示,中美都重要,韓國不可能在中美之間“二選一”。希望這個結果能讓寄希望于拉全球盟友對抗中國的美國好好想想。
有分析指,拜登致力于聯合盟友而非單方面的行動或許能成為中美關系的一個緩和因素,因為絕大多數國家并不希望在中美之間、在安全和經濟之間做出選擇。
布林肯早前表示,美國的對華方針是“在應競爭的領域競爭,在可合作的領域合作,在必須對抗的領域對抗”。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王毅近期建議中美梳理形成對話、合作、管控分歧“三份清單”,對應的是美方常提的對華問題“三個籃子”:競爭、合作與對抗性問題。楊潔篪則強調兩國可在疫情、經濟、氣候上合作,警告臺灣、香港、西藏、新疆等議題是“碰不得的”紅線。
美政府曾稱,在符合美國利益的情況下,愿意與中國合作,并以應對氣候變化和新冠病毒大流行為例。18日,布林肯表示,華盛頓希望看到中國利用其對朝鮮的影響力,說服朝鮮放棄核武。
布林肯此前曾聲稱將在會晤中提出新疆問題。楊潔篪18日重申,新疆、香港和臺灣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堅決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他說,美國應該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中國也應該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他說:“我們對中美關系的看法,就像習近平主席說的那樣,就是希望與美國不對抗、不沖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span>
03
外媒指兩國關系難突破
外界一直高度關注這次對話,中美外交能否“破冰”?看看外媒是怎么說。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對話為中美提供了重塑雙方之間動蕩關系的契機,但認為雙方裂痕深、修復關系難度大。不過,美國也計劃就雙方如何在氣候變化和全球公共衛生等問題上合作了解中方的想法。彭博社稱,在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之初,就對中國發出復雜信息。這就是為什么這次會晤如此重要的原因。除了為未來4年的美中關系定調,它也將闡明究竟什么才是拜登的優先事項。
BBC評論說,這是一次“直言不諱”的會面,為雙邊關系設定基本準則,但并不是為了達成協議。美聯社報道說,白宮官員稱此次對話是解決嚴重分歧的初步機會,“很大程度上是坐下來,相互了解,然后各自回去進行評估?!?/span>
BBC報道指,中美兩國在經貿、人權等多個議題上存在深刻分歧,雙邊關系在去年跌至建交四十多年來的最低點。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會議難以為兩國關系帶來突破,但借此機會,雙方會交流彼此最關切的利益與憂慮。
新任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豐富,曾多次訪華并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然而,他上臺以來,并未大幅度修改前任總統特朗普強硬的對華政策,而是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展開歷時數月的評估。
一個顯著的變化是,拜登入主白宮后,“競爭”成為了美國對華關系中的首要關鍵字。拜登稱,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
曾擔任白宮國安會中國主任的何瑞恩(Ryan Hass)表示,他預期阿拉斯加會議將是重新定位美中關系的循序漸進過程之中的一步,“從尖銳的對抗,到激烈、頑強的競爭。”
不過,也有觀點指,盡管中美存在分歧,也不乏在多個領域,擁有廣泛合作空間。彭博社認為,兩國在對抗氣候變化、終結阿富汗戰爭、控制新冠疫情、促進朝鮮無核化等領域,或能尋求共識。
04
為何選擇在這里會晤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的地點選擇位于美國阿拉斯加州中南部的安克雷奇。
《南華早報》形容阿拉斯加州是一個很好的“中途點”(midpoint),認為選擇阿拉斯加州的原因,在于該州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國和美國本土中間,遠離全球媒體的關注。
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的阿拉斯加州,東與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不與美國本土相連。安克雷奇市位于阿拉斯加州中南部,是阿拉斯加州最大的城市。
安克雷奇(圖源:中新社)
美國官員表示,安克雷奇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國和美國正中間,方便參加會議的人員。兩位中國高級外交官前往這里,更展現了一種期待相互包容的意愿。
與此同時,安克雷奇也是一些美國到亞洲航班的中轉站,早期的遠程客機在跨太平洋飛行時都要在安克雷奇加油。如今,中美之間的客機可以一站直達
此外,相較美國本土,阿拉斯加疫情相對較輕。目前,阿拉斯加16%的人口已經完成了疫苗接種,這一比例居全美之首。
美國《外交政策》稱,美中官員都承認雙邊關系存在可以合作的領域,誰會邁出第一步,邁出多大一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華盛頓和北京的內部政治。由于氣候變化,阿拉斯加的冰川正在以創紀錄的速度融化,這無聲地提醒雙方,也許是時候妥協了。
阿拉斯加的交鋒背后:
一,會談位置選在阿拉斯加,避開政治意味更加強烈的北京或華盛頓,除了位于中美航線中點的“等距離”考慮之外,也是給談判留出余地,避免萬一崩掉,連緩沖都沒有;談判級別上,中方是局委兼外事辦主任加國委兼外長,美方是國務卿加安全事務助理,通俗說都是“副國級”領導,處于最高決策層和執行層的結合部,可鹽可甜,可紅可黑。
二,談判前,美國宣布制裁中方涉港官員,并且加緊拽著日本等盟國表態,放話要在對話中談及一系列涉及中國主權的話題;中方則表態,在主權問題和核心利益上沒有妥協退讓余地,所以,對話開場如此熱鬧,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三、交鋒的直接起因,是美方致開場白時超時,而且直接開始挑起主權問題;于是中方也做了一個遠超一般禮儀性開場白長度的回擊,表示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而且直接反擊美國,注意自己的種族問題、人權問題。
四、綜合各方媒體的現場報道看,美方似乎預案不足,沒有料想到中方會直接回懟,所以叫住了以為開場白已經結束準備走人的記者,做了個補充發言,大意是美國長處是不斷修正自己云云,但氣勢很弱,就像是在說“你批評得對我會改正”;發言結束便示意記者離開,然后又被中方抓住了把柄,中方說你補充發言了我也要補充,怎么就把記者趕走了,你這是不公平不民主……
五、會場劍拔弩張,時間嚴重拖堂,結果是大家不約而同宣布取消共同用餐;第二場會談開始前,王外長問楊主任,午飯吃了?楊主任回答,吃的泡面。
六、此次正面交鋒金句頻出,例如“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并不承認美國的價值就是國際價值,不承認美國說的就是國際輿論,不承認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就是國際規則”,“我們把你們想的太好了,以為你們會遵守基本的外交禮節。”
但最提氣還是楊主任在做長篇回擊發言時的結束語——
——我現在講一句,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
七、現場分分鐘鐘給人一種快要談崩的感覺,不過,本輪會談一共有三場,后兩次是閉門的實質性會談,按照外交慣例,此類高級別外交會談向媒體開放僅限于第一場開場寒暄階段,后面的實質性內容和細節公開到何種程度則視情況而定,所以很多時候大家都只能看到“雙方經歷了親切友好卓有成效的會談”;這一次開場高潮雖然少見,但對雙方來說,一個事先放話“啥啥啥啥問題我一定要說”,一個明確表態“啥啥啥啥絕無妥協余地”,雙方都需要給各自國民一個交代,而交代的最佳場合就是開場;此外,開場針鋒相對,未見得后面的閉門談判就沒有妥協甚至合作的余地,雖然我們更加司空見慣的場景,是開門滿臉笑,關門耍大刀。
八,雖說存在上述因素,但外國使團在美國的土地上如此強硬果決,還是極為罕見,也難怪很多人隱隱覺得,時代確實不同了,也許多年以后回頭來看,歷史已在不經意間,越過了一個重要拐點。
九,這里面令人感嘆的,除了中國堅決反擊的態度本身,還有話題的變遷,
與其他國家在美國所受外交待遇的對比-----
還有中國自身歷史的變遷和對比------
兩個辛丑,斗轉星移兩個甲子,一百二十年。
十,說到底,民族復興的關鍵要靠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有理有節有利的外交宣示并不是無用的嘴炮和口嗨,也不單單是給本國人民一個交代這么簡單,它是國家實力和意志的折射,也會對國家威望的消長、外部環境的變化帶來直接影響,特別是在當前中美競爭進入新階段、美國正在重新組織拼湊同盟的當口;老大被人直接當頭一棒,對任何幫派的潛在影響都是巨大的。
歷史,總會翻開新的一頁。
胡錫進認為,今天阿拉斯加這一架,真是吵得非常好。
第一,中方代表團幫著中國公眾出了一口積攢了好幾年的惡氣。美方這幾年太霸道囂張了,以為它是天王老子,對不斷強大起來的中國繼續指手畫腳,極盡打壓之能事。美國的一些政治人物不斷對中國惡語相加,說不好聽的,他們就是欠罵。楊潔篪、王毅自中美建交以來史無前例的當眾針鋒相對回懟美方的傲慢攻擊,直率告訴他們“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真是說出了中國大眾的心里話。
第二,楊潔篪、王毅給美國云集在國會山等地的極端政客們惡補了關于中國是誰的認知。那些家伙們以為中國一壓就垮,一逼就慫,所以總是叫囂美國的政策還不夠強硬。今天讓他們看看,中國外交的脊梁骨有多硬。這是一次撥亂反正,重置美國精英層認識中國的起點。跟中國打交道,他們需放尊重些,什么從實力地位與中國談話,請把他們的實力與他們的愿望匹配好了再來找中國。也請看清楚中國的實力,我們的實力對支持我們獨立自主的對美態度,對支持我們的新疆、香港、臺灣政策,對捍衛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繼續發展都綽綽有余。
第三,也給美國的少數盟友看看中國怎么與美國打交道。美國的老虎屁股我們都能摸,那些當走狗咬中國的勢力,請自重??傊鲃诱腥侵袊?,別指望中國會對他們客氣。
第四,這樣公開吵了,我相信很可能會讓雙方接下來的對話反而多些理性和務實。大家看,雙方代表團不都經受住一見面就當眾大吵一場的沖擊了嗎?我看兩國社會對中美這樣的見面方式適應得也很快嘛。雙方已經談了前兩場,還剩下第三場,能一直談下來,我看已經挺不錯了。兩國和世界輿論之前對阿拉斯加對話的前景都挺悲觀的,這么吵完以后,預期更是下挫,你別說,還真沒準最后談的結果要比預期好一些。
中美這兩個世界大國吵歸吵,但不學會在激烈博弈中共存,有第二條路嗎?要我看,愿意也得在磕磕絆絆中合作,不愿意也得朝那個大方向走。畢竟21世紀了,生意、旅游、留學這么多值得干的事,除了少數地緣政治狂,誰愿意這兩個核大國互相死懟?大家都沉住氣,咱們邊走邊瞧。